美国价值的守护者。。。。塔利班??

最近阿富汗的局势引起了不少人对塔利班这一政治组织的关注。一般的共识是,这是个持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团体。他们的信仰和执行的政策与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当代文明格格不入。

很多人觉得塔利班这类极端组织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伊斯兰教教义有问题,甚至还有人从古兰经文本里找出一些词句当作证据。我之前做过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讲座(视频链接:https://youtu.be/6AqSTOkA2H8)指出事情完全不如此。伊斯兰极端主义其实是非常近代的产物,来自于伊斯兰世界在民族国家框架下现代化的挫折。而之所以有这些挫折,则是一些和伊斯兰教本身毫无联系的因素造成——以近代以来西方帝国的殖民政策为主:对中东的殖民和后来边界的划分,杜兰特线,印巴分治,以色列,伊朗中情局政变,美国对沙特的支持,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发展落后,也形成了极端主义发展的温床。

反过来,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多为基督教文化,并无明显的类似极端主义问题,也并不来自基督教教义的什么特点。实际上单从教义上来说,同是一神教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倒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而现在看来比较发达和自由的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如此,与其说是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什么特别,不如说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去宗教化,发展出了新的公民社会维度而已。特别在二战之后,拜马歇尔计划和凯恩斯式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所赐,这些国家经济高度发展,分配相对平衡,形成了强大和富足的中产阶级,自然没有极端主义的土壤存在。

但是这些防范极端主义冒头的外在因素一旦被弱化甚至消失,塔利班一类的政治力量也会很快出现。大概在十年前,我看过一篇美国学者的文章论证这个问题。作者设想并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种场景,即,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美国国际地位下沉,拱手让出老大的地位,美元时代也被终结,然后陷入多种经济、社会危机和极大的混乱,人们对美国民主丧失信仰,此时极端组织的出现就是完全自然的了。当时我读到居然有人敢这么大逆不道的描写美国的倒掉,气得浑身哆嗦——这一定是个痛恨美国的白左故意在诅咒这个伟大的国家,文明的灯塔!

不管这是不是诅咒,应验的速度倒比作者本人想象的快得多。没过几年川(特朗)普就上了台,然后美国南部福音派基督教会广泛信众迅速成为了狂热川粉。在2016年,我就清晰意识到,这些川粉实际就是塔利班的美国版本。他们的狂热程度、对于普世价值的仇恨、对于暴力的崇拜,和阿富汗的塔利班并无区别——甚至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你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不妨想想新兴政治邪教匿名者Q的信徒的情况。

而之所以美国还没有变成阿富汗,不在于这类人因为圣经的什么教导而有所收敛,只不过是美国的国家机器暂时还能勉强运转,因此这帮人尚未将美国完全摧毁罢了。而其实离那一步相差也没那么远。1月6号的国会山暴乱就是个非常凶险的事件。那次事件之后,纽约时报曾经对一位狂热参与者的情况做过报道。此人来自佐治亚,是个川粉+Q教徒,这篇报道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人有个熟人几年前曾在阿富汗工作,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他说,看到他的这位朋友极端化以后的各种表现,不由自主的感到,这不就是个塔利班吗?

1/6暴乱的确把这些人的行为展示的很清楚。比如暴徒们在国会山前立起了绞刑架,需要绞死的人中居然还包括共和党副总统彭斯,因为他在自己主持的国会仪式上没有宣布特朗普是当选总统。而塔利班暴行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当年进入喀布尔后绞死了当时躲在联合国机构的之前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府总理。要说起来,彭斯的“罪行”似乎还赶不上那位伪总理严重,所以到底是哪里的塔利班更极端还真不好说。

我在16年时就开始把美国这些保守主义极右翼称为美式塔利班或者红脖塔利班,当时有很多国内的美保信徒也是气得浑身哆嗦,之所以气成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相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为美保文明灯塔是抵抗伊斯兰野蛮势力的最后屏障,看到我竟然说他们心目中那群美保圣斗士就是塔利班的翻版,当然不会太高兴。但另一方面,他们很多人内心其实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对我的话反应如此激烈,正是因为我说出了他们之前隐约意识到但自己没胆量面对的一个事实。其实后来我在微博上不止一次看到这类精神美保的如下发言:以后要是白左把美国搞垮了就得靠这些红脖当人体炸弹去反抗,等等。

所以真正有意思的点就在这里。也不是说美保就全都蠢到看不出自己和塔利班的类似性。只不过是他们长期搞仇穆,承认这一点不大方便罢了。但最近随着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美保团体中还真有一些人开始公开的对塔利班价值观惺惺相惜,对他们攻城拔寨席卷阿富汗全国表示艳羡。最近纽约时报一篇评论文章介绍了若干这类情况。

这些右翼的共同观点是,塔利班是一支虔诚的宗教保守力量,而他们在阿富汗的胜利,是对犹太和白左式自由进步主义的胜利。类似的言论在“另类右翼”组织Proud Boys中很常见:

“我认为伊斯兰教是毒素。但是,这些只经过一点点训练的农民从【犹太人的世界政府】手中夺回了他们的国家,重新将他们的宗教立为法律,处决了那些异议者,很难不对这些成就感到敬意。”

“要是西方白人能和塔利班一样有胆,我们现在就不会被犹太人统治。”

“塔利班真是史诗。”

说这些言论的不仅仅是些下层小卒。有个挺有名气白人至上主义者Nick Fuentes,和亚利桑那州极右翼国会议员Paul Gosar以及著名反移民评论员Michelle Malkin都联系密切。他说:“塔利班是保守的宗教力量,而美国则是无神论和自由进步主义的。美国政府在阿富汗的失败有毫无疑问的正面意义”。

再比如佛罗里达州共和党极右翼国会议员Matt Gaetz在推特上公开说,塔利班和特朗普有相似之处,因为塔利班比阿富汗现在的政府(指美国帮助下的阿富汗政府)以及以前的政府都更有合法性。

有这类言论的甚至还包括很多美国右翼的头面人物。比如Fox电台的著名评论员,极右翼人士Tucker Carlson就说:塔利班不仇恨自己的男性气质,他们不认为男性气质有什么毒性,他们热爱父权制。他们中的一些女性也喜爱男性气质。所以他们现在胜利了。所以或许我们在阿富汗的失败来自于新自由主义这一套变态纲领。——显然,他这里说的“新自由主义”指的是包括女权主义在内的自由进步社会纲领。

更有趣的是,这样的声音并不是最近才有。有位印度裔美国人Dinesh D’Souza是美国当今右翼思想的核心人物,现在共和党从上到下的一句口头禅:“林肯是共和党的,3K党是民主党的,所以我们共和党才是搞种族平等,民主党才是种族主义者”,就是他的发明。我也常见到华人保守主义者拿此人出来当招牌,说,这些学院里的白左碰见真正厉害的保守派知识分子例如Dinesh D’Souza,就不敢吱声了,没人敢和他辩论,云云。

然后这位保守派招牌曾在2006年写了本书,名字叫做《内敌——文化左派对911的责任》。这本书认为,搞了911的基地组织成员(注意,还不是塔利班),例如本拉登,其实是一些具有传统家庭观念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之所以发动恐怖袭击,是被西方在他们社群散布女权主义等白左思想的行为所激怒。因此真正该对911负责的,其实是西方白左。这本书里充满了这样的陈述:

“左派要对911负责是因为:文化左派发展了腐朽堕落的美国文化,激怒了持传统观念的社会,尤其是伊斯兰社会——那些地区现在被这些腐朽文化所充斥。另外,文化左派还发起了激进的全球运动试图摧毁非西方文化国家的父权制社会并推行世俗观念。这些运动遭到了穆斯林社会的暴烈反抗,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珍视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遭到了攻击。”

当然,这些说法是Dinesh D’Souza本人的幻想。至少本拉登自己清楚的说过为何他要针对美国发动911:他说这是因为反对美国对伊斯兰国家的侵略——指的是海湾战争时美国在沙特驻军这类行为。这些说法D’Souza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他声称本拉登的话不能按照字面理解。本拉登曾经放出录像带,在其中宣称:“Whichever state does not encroach upon our security thereby ensures its own(任何国家只要不威胁我们的安全,就能保证他们自己的安全)”,但在D’Souza看来,这里的state指的根本不是国家,这里说的威胁也不是指来自别的国家的武力威胁,而指的就是输出堕落文化的西方白左。要是纽约和新泽西的选民再敢支持这类白左,那他们是咎由自取,在劫难逃。

这么一位保守派头面人物居然有心情去从拉登,而不是柏拉图的话里找出其他任何人都没看出来的微言大义乍一看让人费解,但其实他的书中对本拉登说了不少好话,例如说本拉登是一个“安静、举止优雅、有思想、有口才的虔信者”。他不敢否认拉登是个恐怖分子,但却很明确的说拉登的做为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所以到最后,塔利班甚至基地组织这类具有传统家庭观念的宗教保守主义者倒该是盟友,犹太人为基础的文化左派和他们的全球运动则是共同的敌人。

可以说在当年D’Souza本人和他的这类胡言乱语还是非常边缘。但是现在此人已经今非昔比,他的这类观点在右翼中逐渐主流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还没有人敢否定自由式民主制度本身,到了今天,以特朗普和1/6暴徒为代表的群体正在公然努力摧毁美国民主。毁灭了匈牙利民主制度的独裁者奥尔班成了美国保守派心目中的大圣人。因此,美国的什么“传统价值”要靠本土塔利班来“保卫”,也就不是什么说不出口的话了。阿富汗式的沦陷,离美国并没有太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7/opinion/alt-right-taliban.html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qj8apw/the-far-right-is-celebrating-the-taliban-takeover-of-afghanistan
https://www.nytimes.com/2007/01/21/books/review/Wolfe.t.html

One comment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