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聊聊我的阅读方法

又是年末晒书单的时间了,我的书单是没法开了(读下去就知道为什么),倒想趁此聊聊我怎么阅读的。

也曾经尝试过书单式阅读,就好比,听说有本好书,于是买过来,打开认真的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后来发现这种办法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个disciplined reader,常常没读几页就已经厌倦了。

后来才找到自己的读书方案:按兴趣随机阅读。

换句话说,现在我之所以阅读,都是因为大脑中突然感觉对某个东西有兴趣,然后去读相关的东西。为什么对这个而非那个东向感兴趣?这个可以很随机,不是我能控制的。但可以被我平时另外一些行为影响——例如我热爱上网辩论,常常看到有些言论不能同意但又说不清为何不同意,就会激发阅读有关书籍文献的兴趣。有时是因为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另外一个东西,突然激发了对那个东西的兴趣。有时根本是大脑中随机冒出的心血来潮,等等。

感受到对某个题目的兴趣后就可以开始阅读。究竟读什么,我一般从维基百科开始,毕竟那里有比较简练的概括性介绍。然后维基会列出若干参考书,我会捡一些看着顺眼的去读。有些题目比较经典,例如“罗马史”,我也会直接搜索相关书籍或找来众所周知的经典书籍,如《罗马帝国衰亡史》。

打开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是不是从头到尾读完,并非如此。我直接去读和我兴趣最相关部分。也有时拿到了书一激动,觉得好像对整个事情都有兴趣,干脆从头读起。至于是不是读完,我也从来不勉强自己,看得很开心,当然就一直读下去,但很多书对我而言比较艰涩,读了少许就已然晕菜,兴致减退,这时候我大脑就会像堆栈一样弹出下一个最有兴趣的话题,我就可能转而去看另一本书。也有的时候,明明读着这本书,却突然一阵心血来潮的被激发出对另一个相关话题的兴趣,于是再换书看。

这听起来非常随机,不像是个系统获取知识的办法。但对我来说这是最佳途径,因为基本保证了我永远对于正在阅读的东西保有比较高的兴致。在这种状态下,非但人的思维效率不一样,还能保证我对阅读这件事本身的兴趣不衰减。

另一个好处是,这有助于思维的开放性。从阅读一本书的中间跳到另一本书,往往是因为这二者的topic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大一样,这种跳跃能帮助我触类旁通。

这过程中我的确买了大量的书。我买书的原则是,只要听说某本书里有哪怕一处细节是我有一点想知道的,就立刻下单购买。毕竟书都很便宜,一礼拜买个两三本也没多少钱,一顿下馆子吃饭这几个钱轻松就出去了。现在又基本都是电子书放在云上,甭说不占物理空间,连手机的储存空间都不占。

重要的是能够长期维持阅读的习惯。长期维持,自然就会逐渐系统起来。毕竟我的兴趣无论如何还是集中在很有限的范围内,一本书没读多久放下了,但会有很大的概率很快又回来再读一些,最后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倒也读了大半。有些书虽只读了一小部分,但却刚好是对我最有用的那部分——一个秘密是,很多书的精华只在前面一两章,后面都是灌水凑数的。

就举这两年我在历史方面的阅读为例。我对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前些年因为在美国的关系,读过些美国史。这次开始阅读,最初是因为看见有关于奥巴马叙利亚政策问题的争论,决定去了解叙利亚内战情况。了解中又觉得对于叙利亚近代史有兴趣,再进一步阅读又激发了对阿萨德一家所在的阿列维教派的兴趣,然后又想去了解整个伊斯兰教创立及分裂的过程,之后就读到了一本很好的伊斯兰通史基础知识介绍性读本,同时又翻了几本讲早期伊斯兰史及晚古典时代中东史的专著。再之后又感觉对罗马史有兴趣,于是看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几章和另一本当代讲述后期西罗马历史的著作。看的中间突然感到心血来潮想去知道中国类似事情的细节,然后又随机看了一堆,包括高华沈志华韩钢几位老师对于当代史的一些研究,还有朝鲜战争什么的。。。目前手头正在看的书是《东晋门阀政治》。

整个过程中,维基百科查了不少,书的方面,买了翻过的可能有几十本,但真正完全看完的,一两本而已,又有几本看过一半以上。大部分恐怕只看过不到两成内容,还有不少只看了一两节。所以要让我开阅读书单那是没法开了。但这的确是个很开眼界,很愉快的过程,至今我还时不时的回到之前没看完的几本书接着看。

声明一下,绝对没有要任何人照搬我的办法的意思。这只是我个人摸索出的一条对我自己最适合的路子。重点是,不要为了读而读,也不要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而读(那也是为了读而读)—— 人生太短,不值得。而要真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祝各位读者2019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