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约旦.(龙虾).彼特森教授的先知速成术(上)

北大飞按:约旦.彼特森(Jordan Peterson)是后真相时代冉冉升起的又一枚另类学术“先知”。稍微使用搜索工具,就能在英文世界找到大量精准到位的对此人各方面批判。

但是在中文圈内,一方面有彼特森的各路粉丝在积极翻译其各种内容,另一方面对其批判的引进却相对零散。为改变这种状况,本公众号特地选译一篇优秀的彼特森解析文章,分上下两部分推出。

第一部分讲解的是彼特森究竟用何种话术将其极少量毫无新意的观点包装成先知启示。要是阅读时您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中文世界以刘仲敬为代表的若干小先知——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先知速成术无论东西都是共通的。

原文发表于网络政经评论杂志《Current Affairs》,作者为Nathan J. Robinson。

原文标题:我们只配得上这号知识分子

约旦.彼特森的流行,显示的是当今政治界和知识界的高度贫乏。

如果你毫无新意,却想显得高深莫测,让人们把你当一回事儿,还真有一件屡试不爽的法宝。首先,找几句正确的、好像有点深度却又十分模糊的废话——例如“要是你总不坚持主见,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利用”,或者“不少道德观为人类不同社会共享”之类。然后,努力把这些话用尽可能长的篇幅复述出来,说的尽可能令人难以理解,还要力争用词尽量不重复。另一方面,要从尽可能多的学科内借用高度技术化的专业名词,搞得没有任何人能有充分的学术训练来充分评价你的说法。把你得理论构建得组份繁多高度复杂,多画图表,斜体字到处出现以暗示你的词句含义特别。不能把任何事情说太细,一旦非要说细不可,要做尽可能多的让步让你随时可以声称你的意思其实正好相反。再之后就要神棍化自己:用万分斩钉截铁的语气去宣讲,好像你在传播上帝的真理。绝不可接受任何批评:要一口咬定,胆敢怀疑你的人,要么是曲解了你,要么其实已经暗地承认了你是真理。高谈阔论越多越好,听取反馈越少越好。按这几个步骤来,成功是一定的。(如果你是男性和高加索人种,那也的确不无助益)。

约旦.彼特森显得非常高深,也说服了很多人对他严肃看待。但其实几乎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任何人只要花一点点时间使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他的写作和演说,就会相当明显的发现这点。他的作品口气狂妄内容却一团浆糊,一半属于陈谷子烂芝麻,一半干脆毫无意义。在任何稍有理性的世界,彼特森都会被当成那种上了火车也没人愿意坐他身边的无知饶舌汉。

可惜我们的世界并不理性。事实是,彼特森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他的《生活十二律》在亚马逊阅读量排行榜高举首位,并得到完美的五星评价。有人说,当他碰巧看到一本纸版彼特森处女作时,“我想把她抱在手里,花几分钟,默想此书的重大意义,就好像这是一支莎士比亚用过的笔、或者一本古登堡原版圣经”。各类著名报纸认定彼特森是最重要的在世思想家之一。纽约时报说他的“思想很有活力”,卫报专栏文章不情愿的承认彼特森“值得被严肃对待”。David Brooks(纽约时报保守派评论员)认为彼特森可能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称他是“今天世界上表达保守主义思想最深刻、最清晰的声音”,他的工作“应让他的名声得以流传”。Malcolm Gladwell则称他是“一名让人着迷的心理学家”。认可彼特森重要性的,还不只是大众媒体: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恭维他的作品《意义地图》“精彩”。经济学教育基金会的Zachary Slayback不认为任何严肃的读者能够忽略彼特森,说“哪怕是最反对彼特森的知识分子也该承认他的工作总体衡量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面对一个谜:如果彼特森没说出什么,又何以吸引众多眼球?如果他是个一目了然的江湖术士,为何又有这么多人崇拜他的智识?

要揭开彼特森流行之谜,就得先审查他的作品。毕竟,要是他的作品真的精彩并富有洞见,这事就没任何神秘性可言:他正因为深刻的思想而被认为是深刻的思想家,彼特森众多批评者对他的看法也就是不公平的——还没通读就去嘲笑,例如称他是“蠢货眼里的聪明人”,或“浑身弥赛亚味儿让无脑傻逼高潮的爹地”。这类说法激怒了彼特森的拥趸,每一篇批评彼特森的文章后面的评论栏里,总是挤满了(正确的)指控作者没有严肃对待彼特森的人。在英国电视四台Cathy Newman主持的一次著名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反复把观点塞到彼特森嘴里(“所以你在说XXX”),这更是加强了所谓自由派在靠曲解来抹黑彼特森的印象。大西洋月刊的Conor Friedersdorf说,彼特森是“夸大曲解”的受害者,并鼓励人们去研究他本人“到底说了什么”。

但是,仔细审视了彼特森作品之后,我认为所谓左派人士的意识形态棱镜只是造成对彼特森“曲解”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彼特森是如此从头到尾的含混不清、含义跳跃,以至于干脆不可能确定他“到底说了什么”。人们对彼特森有如此激烈的争论,把他认定为从为法西斯鸣冤叫屈者到开明自由派间的各种东西,正是因为他含混不清的文字构成了Rorschach实验,让人得以向上投射各种解释。

只要一翻开彼特森1999年著作《意义地图》,这一点就一目瞭然。这本书长达600页耗时十五年方才完成的书,总结了彼特森的基本理论。如果尽力归纳,《意义地图》讲的是人类如何产生出“意义”。至于什么叫“产生意义”,表面看去彼特森指的是“弄明白如何行动”一类的意思。但这一术语在书中的定义有些随心所欲:

意义是上天将其意图量身定做展示于个体

意义是。。可能性与变化之混乱及。。清晰秩序间的终极平衡

意义是一种表达,表达了带领我们进入并征服未知的直觉。

意义是所有一切在为共同目的之狂舞中的聚合

意义是对于行为后果的指向

意义在世界的可能性与世界内运行的价值体系互动中产生

彼特森的说法是,人们要弄清如何行动,靠的是参考共同拥有的一套“故事”(或传说),其中包含了我们种族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若干“原型”。他相信,通过研究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和构架,从而理解指导我们的体系。

但在这里,我已经对彼特森作品给出了超出其本身通顺程度的概括。而且,如果他的要点只是“各种人类故事有共同的道德含义”而已,这一点就又如此稀松平常而不可能被任何人当作什么新知灼见。彼特森设法把此事洋洋洒洒的讲上几百页书,扩展成一套复杂的、不可证明也无法证伪的理论,涵盖了从历史进程到人生意义到知识本质到人类决策到伦理基础的一切一切(一个值得记住的原则是,如果一本书表面看上去论及一切,那多半是个错觉)。随便挑出一段,就很容易体会到其特色:

程式性知识,产生于英雄行为的过程之中,在个体或群体中的组织和整合并不靠简单积累。程式a适用于情况1,程式b适用于情况2,但二者在情况3可能产生暴烈的互相冲突。在这类情形下,内心(心灵)对撞、人际冲突就会出现。角力浮现之际,道德重整化成为必须。作为该重整化的后果之一,行为选择被残暴的排序,甚至,偶尔整个道德体系遭到摧毁、重组和替代。这类组织和再组织会作为“战争”或者其各类扎实的、抽象的、内心的和跨人际的后果之一出现。最基本的一种情况是,一名个体,出于其对某种行为过程后果存在两种或更多不可兼容的认知,会困于无法忍受的冲突。在纯粹的心灵范畴中,这种冲突常常表现为,对当下渴望的满足,干扰了对将来渴望的追求(或对将来恐惧的避免)。想要对这类冲突(例如诱惑与‘道德纯洁’性的冲突)做出满意的永久解决,就要建设足够强大的道德体系,强大到对未来的远见足以统治对眼下情形的反应。但这种构建,如果仅仅关乎内心冲突,仍然是不完备的。一名个体,哪怕具有了在私人空间协调各类互相竞争之冲动的能力,仍然注定会在个体经验的转移过程中发生与他人的冲突。这意味着,一个与自己和解的人——至少在原则上——仍然会无可避免的被产生于人际互动的情绪失调所统治。也可以说,被这种失调所奴役,又暗示了“心灵重组”的不足——毕竟许多基本的“需求”必须通过其他个体的合作方能满足。

这类东西,很容易让人感觉的确含有什么见解。因为提到事情有的是真的,有的“感觉像是那么回事”,但同时又不让读者真正弄清含义,从而令他们感觉自己很愚蠢。(亚马逊网站上不少对此书的评语都表达了如下的意思:我不太肯定我真的读懂了,但内容的确很精彩。)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毫无内容;实际上,正是因为的确听上去似乎有料,才会有读者产生有重要性的印象——没人能否认,的确有的程式在某种情况适用而在另一些情况不适用;千真万确,好的价值体系的确要在应付眼前事物时进行长远考虑。但是余下部分基本都是如此抽象故而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一套话语。(就像老话所说,这里面“说对的东西不新鲜,新鲜的东西没说对”。)

再看一段彼特森关于法律的理论。

法律是拯救的必要前提。必要,但不充分。法律划定边界以防止混乱的发生,并让个体在被保护的状态下得以成熟。法律对可能性施加纪律,又允许被纪律规范的个体在自控状态下追求自我的潜能——或释放心灵内的精神。法律使这类潜能被释放到有创造力的、勇敢的存在中去——让精神之水有序的流入死亡阴影之谷。法律是绝对的存在,但却将人置于倚靠父权做出每个重大决策的永恒少年状态,并卸下了个体对其行为的责任,从而阻碍了他/她挖掘灵魂中潜在的光大。没有法律,生活会是一片混乱而不堪忍受。法律统管一切,生活又会干涸而同样度日如年。无论被混乱还是干涸所统治,最终都会孵化出凶暴的怨憎与仇恨。

彼特森说“法律有纪律和规范的作用,过多让人窒息,过少导致混乱”,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心灵内精神”、“精神之水流动”之类,则并没有给出清楚的解释,遑论什么证明。如果你要求他进一步解释,会引出一串更长的抽象术语。(讽刺的是,《意义地图》一书中既没有地图也没有意义。)社会学家 C. Wright Mills在批判性审查其领域中一群以辞藻掩盖内涵缺失的“大理论家”时曾指出,这种写作模式倒会引起正面反应,因为读者会把这类作品当成“迷人的迷宫,可理解性的缺失恰好构成了其令人迷恋之处”。Mills又说,这些作者如此顽固的坚持如此之高程度的抽象,以至于他们编造出来的图景,或者他们为了这类编造所进行的工作,更像是贫乏的概念游戏,而不是清晰、有序、系统的去定义手头的问题并引导我们加以解决。

故意制造晦涩难解,还不仅仅是为了无可奈何的伪装新意。它更是一种促使读者崇拜作者权威的策略。没人敢肯定他们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这就能让读者深深的感觉自己智力不如人,并对作者知识水平之高只剩下景仰的份儿——看起来,作者的知识水平已经高到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没法设想的地步。彼特森直言不讳的坚持他已经获得了常人无法体会的启示。这本书的题词大言不惭到了夸张的地步(“我即将说出创世以来即被隐藏的秘密”——马太福音13章35节),而且彼特森甚至将他给自己父亲的家书附在书里,其中,他试图描述自己发现之伟大:

我也不知道,父亲,但是我认为,我已经发现了其他人一无所知的一些事情,我不敢肯定我能正确的使用这些发现。它们的范围如此宽广,以至于我在任何时刻都只能看到一个侧面,要把它们完整写下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如何,我很高兴你和妈妈都过得不错。并谢谢你们帮我报税。

读一读这封信,再想象一下,作为彼特森的父亲,会怎么琢磨自己的儿子到底在怎么度日。

不用说,当一个人相信了自己的无以伦比,他们就很难意识到自己距离理性和逻辑已有多远。《意义地图》中的插图相当令人目瞪口呆,可以说是不可证伪之呓语的巅峰。

面对这类东西,人们又能怎么办呢?毕竟,它们当然不可能被“反驳”——我们是不是被“混乱之龙”所统治?这只龙是公是母?“潜意识天堂之态”会不会有“与未知的主动相遇”?“无规律的展现”有没有比“程式型”更加明确?这不是什么能有答案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毫无含义。

将明显之事说得神乎其神而引人崇拜是彼特森贩卖“自助”类鸡汤如此成功的部分原因。他提了一些最最基本的、爹妈常说的生活建议(清理一下房间,站要有站相),却又能把他们包装成很有智慧的样子。看一下《生活十二律》结尾的几条总结:

如何强健我的精神?不要说谎,或行你鄙视之事。

如何高贵我的身体?只将它用来为我的灵魂服务。

如何解决最难的难题?将它们看作生活之路的门槛。

如何面对穷人的苦难?做出正确的表率,扶起他们破碎的心。

如何面对涌来的大众?高高站起,说出破碎的真相。

这无非是在虚张声势、装神弄鬼的说:说实话,别自欺,把挑战当机遇,做个好榜样,以及,呃,面对粉丝要自信的长篇大论(注意“穷人的苦难”那句讲的并不是去帮助穷人,而是要向穷人展示你比他们强,好让他们有个效仿的榜样)。彼特森的写作风格是,不停的绕弯子以掩饰其思维的贫乏,所以,他不会说“某人的癌症转移了”,他一定要说某人“被那种可悲状况易于转移的倾向所俘获”。人们弄清你说的是什么越是费力,他们好不容易弄清之后就越会有成就感,你在他们心目中就越发显得深刻复杂。双赢。

再来几段彼特森:

“没有任何不具有不完美性的存在。”——狗屎。

“分享,不意味着给出你珍视的东西却一无所获。这只是一个让每个拒绝分享的孩子恐惧的定义。分享意味着,主动触发一个交易的过程。”——可以意味着任何事情,就看你怎么解释:如果我把食物分享给一个饿肚子的人又没要求什么回报,我可能仍然“获得了什么”。但这句普遍真理也可以被看成某种对贪婪的辩护。无论你有何种世界观,你都能从这句话找出道理来。

“你不能为例外指定规则。”——因为那是“例外”的定义。

“未来是所有潜在恶魔的聚居地。”——未来是所有潜在的无论什么玩意的聚居地。

“人们不关心他们成功与否;他们关心自己失败与否。”——好像有什么不同似的。

“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他们追求不被伤害。”——我的确在追求快乐,谢谢。

“生活就是受苦。这很清楚。再没有比这更基本,更不可辩驳的真理了。”——任何话,只要没搞清楚我们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全都“不可辩驳”。

“你无法避开让你恐惧或能够伤害到你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能与你自身负责变化的部分融为一体,你就总是能与令你害怕的食物匹敌,甚至超越它”——除非你被猎豹吓着,之后又被猎豹吃掉。

解读的多样性在这里很重要——在争论中战胜彼特森几乎不可能。每当你试图迫使彼特森为某个论断辩护时,他总是能声称他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比如,在他看来,世界存在“混乱”与“秩序”两种力量的基本二分,并解释了这二者的区别:

“(混乱)会四处蔓延,永久地、没有限制地超越所有状态、思想、规章的边界。。。它是外来者、陌生人、另一个帮派的成员、灌木丛中的沙子。。你亲妈隐藏的怒火。。混乱总是象征性的联系到女性。。秩序,与之对比,则属于已被勘测的地界。这里是千百万年建立起来的,层次性的地位与权柄。这是社会的结构。这一结构又源于生物性。。它是国家的旗帜。。它是伟大的传统,是学校课堂里的一排排桌椅,是准时离站的火车。。在秩序的领域中,事物以服从神的意图的方式在发展。”

很容易从这里听到权威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的回音:强人创造秩序,这又是神的意图,社会结构在对权威的服从中得以保全,传统,阶层,旗帜(他甚至谈到了火车正点离站!)。但是,一旦有人想要批评这些,并提到对旗帜和传统盲从的危险,彼特森又会生气的指控你曲解了他的理论:秩序和混乱是共生的,我没说秩序高于混乱!(“只有秩序是不够的!”)女性气质也很重要,因为混乱总是与“可能性本身,思想源泉,妊娠与生产的神秘王国”所联系。要是你说他在为父权制背书,他又会告诉你,当他说“男子气概之象征”时,他的意思并不是指“男人”。通常你搞不清他到底要说什么,每当你试图搞清这点,就会又一次遇到劈头盖脸的一堆黑话。(比如,我们究竟怎么理解他对“辛普森一家人”的体会:看起来他强调的是,必须有个粗暴的大块头霸凌者,才能防止软绵绵女里女气的小孩儿们上位——“要是没有Nelson这个霸凌大王,心怀怨恨一触即跳的Milhouses、自恋狂知识分子Martin Princes、软不拉几就会狂吃巧克力的德国小孩儿、还有小屁孩儿Ralph Wiggums就会在学校里翻天”。这一定是在主张恃强凌弱?彼特森当然又会一口否认)。

看看彼特森是怎么谈论“肢体性威胁”的:

我知道该怎么面对一个蹬鼻子上脸的男性。因为我的反抗参数被定义的相当清楚:我和对方先谈一谈,然后双方争执起来,再之后互相推搡并进入“肢体性”范畴。一旦离开了文明解决的方式,双方都明白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这么对待妇女就是被禁止的。所以我不觉得男士能控制疯女人。我真的不信他们能。男士们只好举起双手以示。。以示什么。。无可置信?连这都不是。。这是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具备进一步升级的可能。要是一个男性对你足够疯狂的展示进攻性,你的反应马上会是肢体性的,至少总可以以此为威胁。每当男士和男士开始严肃的交流,这种潜在的威胁总是存在,在面对面的交流时尤其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将事情控制在文明范畴。要是与你交流的男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和你动手,那你面对的就是一个你毫不尊重的人。但我看不出来。。比如,有一个多伦多女人组织了一场运动,针对的是我或其他人发表自由言论的行为。她的组织还颇为有效,她把我们比作一群公开带袖标的纳粹,而我不是很喜欢这事。但我对这类失去理智的女人没法反抗,因为我在此种情况下面对男性就会使用的手段被禁止了。所以,我真不知道。。恐怕并不是男士们该站起来发声说:“够了”——虽然他们的确也该这么做。但我看更该由还有理智的女性们站出来,对她们的疯姐妹说:“够了,不要再煽动仇恨男人了,不要再这么病态人格了,别再给女人丢脸了。”

这段话可以解释为,这是彼特森对于自己因社会禁忌不敢动手殴打称他为纳粹的那位多伦多妇女很不高兴。其实我根本看不出对这段话还能有什么其他解释。他说了,他对她的“失去理智”“无可防御”,因为他对一位男性“就会”做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被“禁止”(我们不很清楚,为何他无法以其他方式进行“防御”,例如“忽视她”)。但是彼特森当然会极力否认他有在任何意义上支持对妇女施加暴力:不,我只是说,任何人类间的交流,总有一层潜在的彼此动手的危险。你为什么会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此不公平的曲解我呢?而且当然,如果我们挑战彼特森所说的“当男士们在任何可称得上严肃的意义下交谈时”,表层下总有些隐藏的威胁(我刚刚和本杂志一位编辑同事讨论了彼特森,我并没感到自己有任何潜在的暴力倾向在表层下蠢蠢欲动,除了指向《意义地图》的那些),彼特森又会后退到“你不可能对一个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和你动手的男士有任何尊重”这点。毕竟,“任何条件”意味着,他甚至不会以肢体接触来阻止你伤害他人,你怎么可能尊重他呢?(自然,这又与“总有威胁隐藏在表层之下”相去甚远)。彼特森做了个无所不包(且看起来是错)的概括,又加入了让步,因此没人能指控他在背书某件听起来他的确在背书的事情。

他对好人与残忍话题也是如此讨论的。他说,老好人会被人利用;又说,能做到心狠手辣很重要。这听起来显然像是在鼓吹当虐待狂人。但同时,他又会坚持,他不是在谈论“心狠手辣”,而是在谈“能做到心狠手辣”(你们这些蠢货怎么看不出区别呢?),同时他也不反对当好人,只是说弱鸡会被淘汰。正因为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彼特森”,那些看了他YouTube视频的人会从完全相同的话中读出非常不同的意思。他关于殴打妇女的那个视频——当然其中彼特森又从来没鼓吹殴打妇女——在评论栏中会看到如下的高票评论:

我高祖母有一次告诉我“别(主动)殴打妇女,但还手时你当然可以暴揍她”。(660票赞成)

打人是不对的,但要是有人攻击你,你可以自卫,哪怕是对女人。(745票赞成)

我不会打淑女,但对咄咄逼人的婊子就是另一回事了。(576票赞成)

伦理规则最初形成的时候说的其实是,绅士绝不能打淑女。而一旦一个女人威胁到你,她就绝不能再被看作淑女。做个淑女,就像做个绅士一样,要求文明、优雅、尊重他人并对自己行为负起责任。

彼特森并没说他绝不会打女人,他只是在暗示,他打过的女人全都死了。

我相信女人还是配享有权利的。。。还有左派!!!(550票赞成)

要是你的关注者好像说了好多这类话,你可能该使劲儿反省一下你为何会吸引这样一堆听众。彼特森并没有直接背书暴力,但因为他做为Rorschach测试能被多样解读,他关于混乱的女性、力量的必要、残忍的能力等论述就为那些为侵犯他人寻求哲学合理化依据的人提供了材料。

彼特森在谈论自然时最为含混不清。一半的时间他似乎在犯“诉诸自然谬误”:他会描述某种现存的趋向,并暗示这些事情因此都是好的。所以,他会谈到龙虾世界的等级统治,并要求年轻男性“向得胜的龙虾求灵感”。只是,动物王国也充满了互相帮助的例子,而且既然男性能学龙虾行事,女性是不是也能因为螳螂的存在就吃掉自己的丈夫呢?但彼特森又会在两极摇摆,一会儿好像在声称自然暗示了一套清晰又优越的等级秩序,一会儿又坚持说自己没有排斥对现存秩序的批判。每当他似乎在说某种谬误见解时(比如,等级制挺好因为自然),他又会来上一堆让步,使得综合起来看他等于什么都没说(比如,自然的事情有的时候挺好但不总是好)。对彼特森的政治立场持同情态度的Sam Harris曾气恼的指出,他对于好行为之基础的不少论述要么没有依据,要么毫无意义:

人类进化是不是在选择符合圣乔治英雄主义标准的男性?而且这真的是我们所知传说中最古老的那个吗?就没有同样古老的,但表达了极为不同价值观的,又有同等适应力的其他传说?甚至,“原型”(archetypes)的存在性究竟能不能在任何意义下被确认?。。。难道不是很明显,大多数我们认定的伦理——实际上,几乎一切我们珍视的价值——都在进化的逻辑之外?照顾残疾儿童肯定会降低祖先在任何稍有匮乏情形下的适应能力——倒是人相食会时不时从世界各个角落冒头。我们究竟该从杀死并食用儿童这种同样古老的“原型”中获得多少启迪?

向人类进化过程和动物世界寻找道德启示并没有什么好的理由,但这正是彼特森所推荐的。哦他没这么推荐。我预感到一定会收到大量电子邮件,声称我其实不理解彼特森,邮件中还会包含对彼特森的大段引用,以表明他想说的其实和他看起来在另外一些地方说的事情正好相反。(一件趣事:几年前我和同事Oren Nimni写过一篇恶搞嘲笑毫无意义的学术宏大理论,题目叫“为新鲜活跳的明日绘蓝图”,碰巧其中一段还真在建议人类去向龙虾寻求道德启示:“所以,我们主张一套人类情感替代物:节肢动物。任何参加过龙虾婚礼的人,都会被这种神圣生物的深刻浪漫能力所感染。很可惜,节肢动物们在美国的水箱和海鲜馆里默默死去,它们陶冶人类情操的尝试与潜能也被忽视”。彼特森没有提到我们对龙虾理论的贡献,简直是学术不端行为。)

要说彼特森对于指控他全在胡编乱造的说法有什么回应,那也只是。。。想象就是真实:

古往今来一切人类经验的共同点是。。道德现实、形而上现实、现象学现实都有同样本性。你无法在你的生活中凭感官看到他们,但你能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他们,有时候你凭自己想象力想象出来的事情比你看到的事情更真实。。。

当有人问他,为何人们该相信他引用的那些神话,彼特森的回复是,嗯,生活是严肃的,所以你就得把一些事情严肃对待,要你竟敢不这样,等着灾难降临吧:

采访者:很多人看看这些传说,比如Tiamat、Marduk、耶稣基督和圣经里其他那些,就会说,“唔,这些故事都挺不错,但我并不当真。”你怎么看这类事,因为我知道其实——

彼特森:哦?那你把什么东西当真?你不会把任何东西当真。哈,那就祝你走运了,毕竟值得被当真的东西会冲着你来的。你要是不做好准备,同等严肃的以形而上法则对待它们,它们会把你碾平。你自然可以对真知灼见不屑一顾,但这种态度在即将到来的大祸中保不了你。

(这不是什么有说服力的论证)

我并不是要说,彼特森所说的一切都能被归于“甚至不配被认为是错的”这一范畴。他说的有些东西的确就是错的。他不是一个可信赖的介绍事实者(比如,“女性医师比男性医师多得多”,美国、加拿大、英国都不如此。再比如,他推广的某个奇异阴谋论认定,谷歌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操纵了“比基尼”一词的搜索结果并加入了更多的大胸模特。谷歌没有这样做。)彼特森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下面一段是彼特森描述自己阅读乔治.奥威尔时获得重要政治觉醒的过程。他声称,正是奥威尔说服了他放弃社会主义:

我大学室友是个很有见地的犬儒,对我的意识形态信仰很表怀疑。他告诉我,这个世界是没法被完全塞进社会主义哲学之范畴的。我当时已经多少自己认识到了这点,只是口头上没有承认。但不久之后我读了乔治.奥威尔的《Road to Wignan Pier》。此书对我彻底的釜底抽薪——不仅仅是我的社会主义信仰,还包括我对意识形态立场的信心本身。这本书是应伦敦左派读书俱乐部要求所做,但其内容让他们非常失望。在著名的终篇之中,奥威尔描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缺陷,以及其在吸引和维持民主力量屡次失败(至少在英国)的原因。奥威尔所说的大致是,社会主义者并不真的喜欢穷人,他们只是痛恨富人。这个想法一下子征服了我,社会主义信仰只是对失败者滋生的怨气和仇恨的掩盖。不少我遇到的社会主义运动人士只是在用社会正义的说辞宣泄个人仇恨。

但乔治奥威尔该书原文如下——就是彼特森声称说服了他社会主义很愚昧因为社会主义者怨恨社会那段:

请注意,我的论述是为了支持社会主义,而不是反对她。。。所以,思想者该做的工作,不是去拒绝社会主义,而是要下定决心将其人性化。。。当前唯一的出路是,凡是有体面的人,无论天性偏向托利党还是无政府主义者,都该为社会主义的建立而努力。任何其他都不能拯救我们于今天的苦难和明天的噩梦。。真的,从某个角度看,社会主义是如此符合基本常识,我有时都很惊讶为何她至今还没有自行确立。世界如木筏般飘过时空,为每个人备有足够的供给。我们必须相互合作,保证人人能在公平的状态下工作付出并劳有所得。这个想法如此显明以至于没人能够反对,除非谁出于什么邪恶的动机一定要死抱住当下的制度不放。。。要是借口很多社会主义者本人不够崇高来拒绝社会主义本身,就和因为不喜欢看检票员的脸就拒绝坐火车一样愚蠢。

奥威尔直说了,任何把社会主义者个人素质当成评价社会主义政策优劣依据的人都是白痴。彼特森则总结道,奥威尔因为社会主义者是一帮坏人而认为社会主义政策有问题。我不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得出如下结论:彼特森要么极其愚蠢,要么极不诚实。当然,我们也可以宽大一点的假定,他其实压根就没读过那本据说给了他重大启示的书。

其实直到这里,我对于彼特森智力的概括还是过于慷慨。我举的有关例子,都是他最能见得人的部分。我还没有向您传达真的听他讲话会是何种感受。听完一场彼特森演说,和看完一场快节奏的电视访谈是两码事。下面您看到的是一段长度为17分钟的彼特森演讲记录,来自我第一次碰巧点击进入的一场彼特森演讲中随机选择的一段。这场演讲的主题据说是为了介绍《意义地图》一书。在下面引用的一段中,彼特森正在分析儿童读物《龙不存在》一书展示的经典神话“原型”。我希望您在阅读时能记住,这是一位被《纽约客》认定为在网络上“最受景仰”的知识分子,卫报又称其“快速变为学术界的摇滚明星”。同样要记住,这个人建议他人说话要清晰、精确,并说自己对如何说话“非常非常非常重视”。哦还有,他想要完全取消女性学系资金,因为他认定那里生产的都是空洞辞藻。

准备好了?那咱们开始。(原文友情提示:不要勉强自己读完这段内容。尽可能的读,感觉疲惫就暂停并快进至末尾即可)

彼特森:当妈的给Billy做了些糕饼,但都被龙吃了!妈又做了一些,又被龙吃了。妈接着做糕饼,一直到面糊全用完了。Billy只吃到一块,但他说反正他就想要这么多。所以我要给你们讲个有关的故事。我住在波士顿时有几个小孩,我太太又帮忙照看几个邻居小孩。因为她没绿卡,所以她反正得在家看孩子。总之,她看了几个别人的娃。有一个小孩挺滑稽:只吃热狗。但他在自己妈的地盘上只吃热狗,到了我家就把他那份儿饭全吃了,还挺高兴。所以我看这也挺逗的。总之,有一天来了个邻居,带来个四岁小孩儿想找人来看,因为她家保姆刚出了车祸所以暂时不能带孩子。所以这孩子基本上就在小区里各家转了好几天由大家轮流照顾,有一天也到了我家。这没什么不好。那孩子是个挺可爱的小家伙,他妈上门了,说,把孩子带来了。那个孩子绷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他妈说,他可能一天都不会吃饭,但没事。我想,嗯。。这个声明真的够意思,你知道,尤其是第一次我们见到你儿子时就来这么一句——他不吃饭,一整天。这不是个好事,但你就这么告诉我们:没事儿。你就指望我们把你觉得没事儿当既成事实接受了,这就完了?你把这么多信息用这么一小句话表达完了?所以我想,好么,这够特别。我敢肯定她也是个心理学家。这真有意思。所以,没事。所以,没关系。所以我出去办了点事儿,让四个小孩在房子里玩儿。等我回来,我发现那个小家伙就像个靴子之类的东西一样立在门廊里绷着脸不高兴。我想,有问题。要是别的小孩不都该玩儿起来了吗?小孩儿不就天生爱玩儿吗?他应该跟另外几个我想是一个两岁一个三岁一个四岁的小孩儿一起玩儿到一起四处捣乱去了,但是没有。他就站在门廊里绷着脸。他不开心,他不开心。 所以我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又逗了他好几次。因为我琢磨着,你知道,要是你跟小孩儿来点儿互动,他们不就乐起来了吗?!他们就像小狗似的,你逗一逗,挠一挠,就算他们脾气倔,你知道,他们还是会忍不住笑出来。再之后他们就会扭来扭去让你走开,再之后就会玩儿起来。或许你不知道,我们做为哺乳动物,都有一套喜欢玩儿乐的神经!你知道吗?所以我们内在的都喜欢玩,这也是为何我们和狗混得来。因为狗当然也都爱玩儿。大多数人都知道怎么逗狗,狗想玩儿的时候你也知道,对不对?因为狗就会把爪子放下来仰头看你又挤眼又摇尾巴就像这样——就好像,信号来了,灵长类的你知道,该玩儿了你也知道该怎么玩儿甚至狗也知道。所以我就那么逗这孩子试着把他逗笑但老他妈不成。我就在那里逗他但他就无视我我快疯了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你知道,因为你不想让你的四岁小孩儿以为他该这么干,你知道,无视大人,或者觉得就该无视大人,或者觉得他有能力无视大人。这会非常差劲因为毕竟这世界上全都是大人而且这帮大人懂得很多还控制了一切资源所以你最好能和他们相处的来。而且你迟早要长大变成大人。所以要是你觉得一个一般性的,哦,第一条规则就是大人可以被无视就该被无视,你会变成什么样子?知道吗?这就是为什么让小孩尊重大人的理由之一:因为他们会变成大人所以如果他们不尊重大人那当然了他们就对自己将变成的那个东西毫无尊敬可言那他们还长大干嘛?你会变成个彼得潘因为彼得潘不正是这样吗各位彼得潘想和“失落的男孩儿”一起留在荷兰那个地方毫无责任感可言因为你知道,他想想未来能想到的只是Hook船长。一个怕死的暴君,那个鳄鱼对吧。。。整天困扰着他让他想起来就胃里难受。龙也是一样的。所以你知道。。。小孩必须尊重大人。就好象,要是不这么干就对他们自己没好处!所以OK好,我去逗这小孩,但就他妈产生不了什么效果,我想这不行。这小孩子有大问题。所以好吧。然后我们让这些孩子坐下来吃午饭,这时的规矩就是:老实吃饭,还得感恩!因为,想想吧,Leonard Cohen写过一个曲子,我不是很记得细节,但是他讲的好象是厨房里都有的那种让人想杀人的吵吵,关于谁做饭谁吃饭的那种。要是你连这种事儿都没经历过那你肯定有什么地方很不对劲儿,毕竟大量家庭冲突都是因为家庭内政。老公老婆孩子之间的冲突都是关于谁他妈该做家务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也没什么好答案弄不好你下半辈子都得吃薯片爆米花度日而这一点儿都不好玩儿。英国家庭内政的情况已经糟糕到三分之一家庭连餐厅桌子都没有而你可以买到成品的煮鸡蛋!!对,对,就是这样,这不是好事儿,因为你会扪心自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这么肥都饮食失调,你自己知道部分原因正在于整个围绕着进食展开的家政程序全都没了而这对人们绝对糟糕因为我们是社会化饮食者。所以你可能说,好,假定你和一堆人围着餐桌坐下,你该吃多少呢?答案是,你该吃的和别人平均值差不多。而你就会那么做,哪怕你没想到这一点。你知道人就是被造成这样的,我们做过这类实验,你找一堆互相都不认识的本科生来实验室,让他们看电影或者做点别的什么,同时发一堆零食,结果他们每个人都吃掉同样多的薯片儿。所以你知道要是他们中间谁一下子把自己那包东西吃了一半儿,其他人也会吃一半儿,要是谁只吃了一片,其他人也只会吃一片。进食量的关联系数能达到0.8,真令人吃惊。一群外向人的关联系数比内向人要高,但令人惊讶的一致。原因不难理解对不对?因为人类就会分享食物。要是很缺食物的时候你一下子把大家的东西吃掉了三成,那你在部落里就很讨人嫌。你最好提着点儿神千万别吃得超过你应得的那份儿。这么干就是人类基本天性。而且,我们还会根据外部信号来调整自己的饱足感。所以,管制我们的进食,也因为我们是杂食动物,其实很困难,好,再说说那孩子。所以,我们把所有孩子都拉到桌子前面坐成一圈吃午饭,规矩是,把你面前的东西吃了,还得高兴点儿。你可能会问,干嘛还要高兴?这就好比,OK,设身处地的想想,因为你迟早会设身处地,你迟早会给你自己的熊孩子做午饭。你会怎么做。。好,我们就来算算因为我真喜欢算算术。假定一顿饭要花你半小时,一礼拜你要做七天。哦我们还要乘三因为一天有三顿饭对不对?所以其实一天是一个半小时对不对?所以好一个半小时乘以七大概是10。所以一礼拜是十小时一个月就是四十小时对吧,一个月四十小时等于一整个礼拜的上班时间。再把一个月四十小时乘个十二,整整十二个礼拜的工作日对不对?对吧?一年要整整花三个月的工作时间给你的熊孩子做饭!好吧,这是一大笔时间,你要连着干18年。所以你该问问你自己。。你的孩子对此该有什么反应。。你才不至于对你今年要连着干三个月这种事儿满怀怨恨觉得自己好惨?你知道你会琢磨这事儿,这也是为何你很有必要明白你自己心里有个恶魔,就像外面的世界有个恶魔一样。你真别觉得,你还就能这么坚持下去,对你孩子或者你的饭或者你自己能有个健康态度,哪怕是你孩子弄得你坚持做饭的动力就跟个奴隶怕被惩罚所以才干活差不多。谁他妈想这样?!所以你想让你的熊孩子明白他真走运还能有吃的,明白正确的态度该是说句妈真谢谢你或者爸真谢谢你,我真开心你们能弄出点儿吃的东西。然后你才能开心的在厨房里像个奴隶似的干活,你才能去喜欢你的孩子!你可能会想,哦人人都喜欢他们的孩子呀。但不,不是这么回事儿。不是这么回事儿。时不时的你从报纸上读到谁谁,因为哪天倒的霉有点儿大,比如说他们丢了工作然后多喝了点儿,然后家庭就这么破裂了,他们对自己孩子做了点儿绝对是很糟糕的事情。你可能想天哪怎么会有人这么干?其实在这种事儿发生之前这种爹妈和孩子之间肯定有一大堆恶性互动。所以要是你想保护你孩子避开你内心那头野兽你最好教导他们对你恭敬点儿所以你也能在他们面前拿出个文明人的样子。所以,好,这个孩子就坐在那儿,无论如何就是啥都不吃!所以我们决定去喂他吃,我对这事儿还是个专家,因为我自己的孩子,就是个你能想到的最倔的那种整天说不的熊孩子。有一次他大概9个月大的时候紧紧抓着勺子就好像就不让你喂他那种。所以好吧你自己喂自己。但是不行,是吧。这帮孩子实在是太有好奇心了太想玩儿了所以根本没法自己吃饭。你把他们放到高椅子上去他们就把饭扔到地板上因为这么干真酷他们能一遍一遍干,或者他们把饭弄得乱七八糟例如拿点儿饭放他妈头发上毕竟这么干也挺有趣的,他们吃了两三口之后就没兴趣了就开始折腾,这本身没什么但要是这孩子不吃饭很快就会折腾爹妈又哭又闹夜里不睡觉这就一点儿都不好了。所以过了三天我就把那勺子从他手里抢回来了,哦他真挺不高兴的。拿回勺子之后再给那小孩儿喂饭就和要打四个小时的仗差不多。那可真够劲儿。我还真挺佩服他有这么大能量那么倔,但久而久之我就学到了,要当父母你就得管教你孩子,你就得有个这场仗要打赢的态度。就好像,我不管你有多倔最后一定要是我赢!而且因为我知道我迟早会赢所以我还不会生气。我只要比你更倔就好了。所以我拿了点儿食物放他跟前儿他就会这么皱眉挤眼不过有个好窍门,我要给他喂饭他的牙咬的紧紧的那我就戳他,戳戳戳戳戳大概戳了十下他终于烦了啊的一张嘴好我把饭放进去了,他想把饭吐了但我就摁住他的嘴。结果就这么折腾了三分钟,我终于又喂进去一勺,就这么折腾了大概一小时我老婆起身走了因为她实在受不了了。又过了一小时这孩子觉得。。反正他终于让我喂了。但这真的挺残暴的,也真的够意思,我的意思是小孩子们就能这么倔。你知道他们挺萌的之类但他们就是能倔到你想不到。好无论如何所以,我们把这孩子放到桌子前但他就不吃饭,而我太太那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个窍门于是决定去喂。而这孩子有不少八九个月大小孩儿才有的举动,因为你知道小孩当不想做某事时会有各种办法反抗,这些办法随着年龄增长还会越来越精致。但这个孩子的办法不够精致,就好像,他也没试着开个玩笑,也没把勺子扔到一边,也没生气跑掉等等,所以不是很精致。他干的事情就和九岁小孩儿干的差不多,就是把脑袋低下去当我老婆拿着勺子冲他去的时候就把脑袋拧来拧去,所以这挺逗的因为我就估计出他父母大概在他八九个月的时候就放弃喂他了,因为他这些办法奏效了。这就是为什么他妈会来我们这儿说(捏紧嗓子模仿女声)“他可能一天都不会吃东西但没关系”。不,这不对,这很有关系。所以,好,我老婆试着去喂他但他不肯张嘴,于是我老婆就开始戳一戳他,或迟或早他烦了就会说啊于是好饭送进去了然后我老婆一看他吞下去了就拍拍他的头说看吧你是个好孩子你干得不错之类。然后这小孩儿就愣了因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啥,然后往下事情就有趣了因为我老婆接着喂他,他还在挤眉弄眼但是一拍他头他就张开嘴,就好像他的习惯性行为和这种新的被强加的事情发生了什么古怪冲突,我老婆就把饭放他嘴里然后再拍他头他还真有点高兴的样子之后他就会返回原型然后我老婆接着做了大概——我想大概时二十分钟的样子而且这过程也没有很折腾因为其他小孩都在吃饭也没太注意到发生了啥。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你知道我在观察因为我感觉到这里面有事情,因为他妈说的那句蠢话还有他不肯玩儿还无视我那事儿,我想,哈,有些事情不对头,这里有一条龙,还是条大龙。。所以。。我老婆不断给他喂饭,最后他吃了一整碗儿!耶稣!哥们儿们你们真该看看那孩子之后的表现,简直让我心碎,因为他的眼睛整个睁大了也开始笑了他好激动因为他终于搞定了这么基本的生存技能。。他整整四年都没搞定!他终于搞定了!琢磨一下之前的所有那些他该吃的饭,要么是被忽视了要么没吃下去,一天三次,整整有大概三年。除了失败和恶性反应之外啥都没有,他把这一切都内化了,他觉得自己真是个坏孩子然后猛然噗的一声他就把这事儿搞定了还因此得到点奖励!他一下子就活分起来了就好像他呆在门廊里时带着的整个自我保护的外壳都扔了。还真有点儿吓人也挺令人激动的因为之后他就跟着我老婆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寸步不离像个小狗似的。然后我们下楼去和小孩们看了个什么电影,我老婆坐在她的摇椅上,然后这孩子就爬到她身上抓住她就好像Harlow猴抓着那个你知道小软妈而不是硬邦邦妈。他就像这样抓着她整整抓了俩小时都不肯放。所以等他亲妈回家了然后来接他,看到发生的一切然后这孩子就像这样(做哭声)粘在我老婆身上。然后他妈就把孩子带走了。你知道,耶稣,兄弟们要是你们没看出这里有条龙,那是你们自己没仔细听。这不是好事,这个当妈的最后的反应糟透了。她应该说的是:“你们到底是怎么让他吃饭的?他怎么会抱着你?他从来没那么对我!”但是不可能,兄弟们,她不会去接受这份儿信息。因为她自己就是故事里的龙,她也不愿意承认这点。她还真挺愿意为了自欺欺人把自己孩子牺牲掉的。那样的话这孩子就是问题所在。对四岁大孩子这么干也真够可以的。所以。。这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真是不愉快。事实上,我们甚至可能对那孩子造成了损害,因为我们成功的让他做成了点好事对吧?我们让他知道了,他能表现的像个正常人,然后能因为这个被奖励,这给了他希望。但是我敢担保第二天这希望就会落空。所以,这就是为啥Billy没吃上什么。

恭喜!您终于读完了!

(待续)